中國人講究的是活學活用,但是,很多人在工作中,總是喜歡生搬硬套。
尤其是一個公司的經營管理的人員,如果不能活學活用,找到適合公司的管理方法。而是,直接從別人那裏拿來一個管理方法,直接生搬硬套到自己的公司中,後果不堪設想。
比如,集體決策這個管理方法。
我認為要用“集體決策”這個方法需要滿足兩個條件:
1、參與決策的人,有共同的目標、共同的利益,這個是大前提。
如果參與決策的人沒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標,那麽,他們決策時的思考出發點就很自然的會本位主義,這是人性,每個人都是趨利的。
可想而知,當大家的思考出發點就不一樣時,能有共同的決策嗎?能做出對公司有利的決策嗎?
2、參與決策的人,都對某件事情有深刻的認知,及他本身有決策能力,這個是基本要素。
如果參與決策的人,對討論的事情本身沒有足夠的了解和認知,或者他本身沒有決策能力,那麽,他憑什麽來決策?憑勇氣嗎?
實在是笑話。
但是,現實情況是,有的管理者,拿來就用,生搬硬套。
因為自己沒有決策能力或者不願意承擔責任,每次都是組織相關人員討論,美名其曰“集體決策”。
於是,公司的各部門部長成了“會長”,天天雲裏霧裏的開會討論,討論的那些事,其實懂行的人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。
而且,參與討論的每個部門負責人經常是各有居心(因為大家沒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標做牽引),且有些人根本不具備決策能力。
所以,每次開會都是東拉西扯一通。那些不具備能力的人,竟是說些不著邊際話。裏邊好不容易有個有決策能力的人,說了些中肯有用的建議,結果被那些對此事沒有認知力的人,各種質問和反對,讓這個有決策能力的人一一地做解釋和科普。
這種情形多了之後,那個組織會議的領導,麵對有決策能力的人提出一個合理的建議時,直接否定掉。
否定的理由荒唐的笑掉大牙:領導說,你說的是對的,但是不能每次都依了你呀!
這樣的否定,對於那個提出建設性建議的人是多麽大的打擊,你能體會得到嗎?
於是,那個有決策能力的人,從此也不再有耐心做解釋,所以就不再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問題。
久而久之。
結果就是,表麵上大家都決策,實際上大家都不決策;
結局就是,表麵上大家都負責,實際上大家都不負責。
你的公司存在這樣的現象嗎?
對於此事,你怎麽看?